第一種:干法粉碎
指將藥物適當干燥,使藥物中的水分降低到一定限度(一般應小于5%)再粉碎的方法。
串料:當處方中含有大量粘液質、糖分或樹脂膠等粘性藥物時,如熟地、桂圓肉、山萸肉、黃精、玉竹、天冬、麥冬等。粉碎時先將處方中粘性小的藥物混合粉碎成粗末,然后陸續摻入粘性大的藥物,粉碎成不規則的塊或顆粒,60℃以下充分干燥后再粉碎。
串油:處方中含大量油脂性藥物,如桃仁、棗仁、柏子仁等。粉碎時先將處方中易粉碎的藥物粉碎成細粉,再將油脂性藥物研成糊狀或不搗,然后與已粉碎藥物摻研粉碎,讓藥粉充分吸收油脂,以便于粉碎和過篩。
蒸罐:處方中含有新鮮動物藥,如烏雞、鹿肉等;及需蒸制的植物藥,如地黃、何首烏等必須蒸煮。將藥物加入黃酒及其他藥汁等液體輔料蒸煮后,與其他藥物摻合,干燥,再粉碎。
第二種:濕法粉碎
指往藥物中加入適量水或其他液體并與之一起研磨粉碎的方法。
1、水飛法:朱砂、珍珠、爐甘石等。(目前用球磨機代替此法)
2、加液研磨法:樟腦、冰片、薄荷腦等。
第三種:低溫粉碎
1、 常溫下粉碎困難,軟化點低、熔點低及熱可塑性物料,如樹脂、樹膠、干浸膏等。
2、 含糖量高,具有一定粘性的物料。
3、 含揮發性成分。
4、 熱敏性物料。
第四種:超微粉碎
物料粉碎粒徑在微米級或微米級以下。此可增加難溶藥物溶出度,提高療效,為改造劑型創造條件。
